中海达gis数据采集器
添加时间:2013-10-31 浏览次数:25139次
近30年来,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,但我们对环境变化的监测能力却远远滞后于环境本身的变化速度。据了解,目前,我国还主要依靠自下而上的报告系统来汇总环境变化信息。
“这种层层上报的统计方式因为缺少统一标准,结果往往不够真实,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。”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王雷感叹。
“中国幅员辽阔,仅靠局部定点环境监测,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。而对大空间范围来说,遥感是惟一可行的环境变化监测手段。”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、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宫鹏告诉记者。
空间上,卫星遥感可以将中国全境“尽收眼底”,进行全面监测;时间上,卫星遥感通过及时、持续地获取影像数据,可以详细记录一定时期内的环境变化。科学家们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信息提取了解环境现状、评估变化趋势以及分析变化原因,从而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。
日前出版的《科学通报》以“中国环境变化遥感”为专题,收录了应用遥感技术监测近10至30年来我国环境变化的相关研究结果,包括城市化、湿地、地表土壤水、植被绿度、叶面积指数、大气臭氧和氮氧化物的浓度变化等。
“通过卫星遥感,我们发现1978至2008年的30年间,我国湿地面积总体减少了33%,其中易被开垦为农田的内陆沼泽消失最快,占全部减少 湿地面积的29.7%,共计55959平方公里。”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牛振国说,“我们将各地湿地面积变化的对比和多个区域特定时间内的农 业情况结合起来,具体分析了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。”